他是大同大学医院院长,是市中医专家组顾问,是糖尿病、肾病、咳喘病等方面的专家,是大同地区屈指可数的医学博士,也是山西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他就是王自润。
日前山西省十大特色名医评选活动揭晓,王自润名列其中,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者。最近他还荣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他的心中,一直有个大医梦,那就是融会古今、贯通中西、医病医心、护佑苍生。
做名医不做“红”医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往往与小时候的梦想紧紧关连。
王自润的名医梦就源自儿时,那时,有两件事触动了他。
一件是,他的伯父王汉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富有仁心,把救死扶伤视为天职,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寒,只要有病人求救,他立即背起药箱就走。王自润从小跟着伯父习医,下决心今后要做像伯父那样的好医生。
还有一件是,他的母亲病了,正好伯父外出,他去请村里赤脚医生来看,人家在朋友家吃请后玩牌,让他先回,可回去半天也没见医生的面影。王自润便又去请,人家很不耐烦地说“知道啦,催什么!”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更加坚定了他做个好医生的信念。
1979年,16岁的王自润如愿考入了大同医专中医系。在学校里他的专业课成绩门门呱呱响。假期里,别的同学回到了家乡,而他却留在学校继续钻研医学知识。那时,他大胆设想,如果把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与先进的西医技术结合起来,岂不两全其美?他把这个想法说给门纯德老师,没想到师生二人一拍即合,很快便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实验和研究,从此奠定了他一生的研究方向。
大学毕业后,他又到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和太原市中心医院进修,拜师于刘绍武和张刚门下。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山西十大名老中医,从师一年,受益匪浅。
但他没有满足于此,他怀抱着一个大医梦。他要考研,开始新的征程。1987年,王自润如愿考上了辽宁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09年又获得了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
为了实现大医梦,王自润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苦心钻研,不遗余力。中医内科、中医皮肤、中医儿科等科目的课他都带,今年他还计划开设“中医与易学”。科研上他硕果累累,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论著三部,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省市级科研成果。他发明研制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健脾灵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上疗效显著。他撰写的论文《自制EP1号治疗癫痫150例临床疗效观察》获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因此他第一批获得了大学每月2000元的博士津贴。
获得山西省十大特色名医荣誉称号后,他对记者说,“名医”是个荣誉,我会好好珍惜,但不希望借此炒作,自己不想当什么“红”医,惟愿踏踏实实做点事。
做好院长不摆官架子
2000年4月,王自润临危受命,走上了城区医院院长的岗位。当时这家医院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门诊部门可罗雀,病房内空无一人,医院捉襟见肘,亏损达20万元。
王自润为医院开出了一个“方子”:医院要发展,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狠抓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分析了医院面临的困境后,指出医院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就必须搞出特色,那就是走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症之路。
对症下药,集资购买医疗设备,聘请全国知名专家领衔组建起烧伤科、癫痫病科、糖尿病专科,带出了一批青年骨干。推出一系列管理体制的改革,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2003年,王自润因工作调动离开城区医院,离开时,医院的固定资产由当时的10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职工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从城区医院调到大同大学后,学校医院公开招聘院长,王自润在众多竞争者脱颖而出,成为新的掌门。
四校区医院合并,头绪纷杂,王自润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章立制,使全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紧接着,实行竞聘上岗,使一批年轻有为的同志走上了重要岗位;改革分配制度, 坚持向临床一线倾斜;坚持现代科学管理,实行办公自动化。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医院先后设立了中医科、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检验科六个专科,形成了优势互补的综合医疗体系。医院还陆续购置、更新了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目前已拥有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尿分析仪、口腔治疗仪等先进设备。
2009年冬季甲流肆虐,大同市第六例确诊病人在大同大学发现,学生中很快出现了流行爆发态势,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王自润是个巨大考验。面对疫情,校医院及时出台应急预案,对病人进行隔离。病房不够用,他首先将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作病房,他与大家集体办公,并尽快明确诊断,逐步控制了疫情。在这场战役中,王自润几乎70天都是和衣而睡,以致阑尾炎、胆结石发作,但他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最终使600多个疑似病例全部痊愈出院,没有出现一例死亡及院内感染病例。2010年5月,校医院被学校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王自润也获得了先进个人的称号。为了更好地提高现代管理水平,他现在又利用周末时间在北大现代医院管理与传统文化高级研修班深造。
不管是在哪里做院长,王自润始终保持着平和真诚、儒雅谦逊的品格,没有一点所谓的官架子。不管是在哪里做院长,他的办公室同时也是门诊室,那里不仅是一个单位的“中枢神经”,更是患者就医和咨询的场所。他说,一个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他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尽社会职责不挂空头衔
熟悉王自润的人都知道,他有很多社会头衔,他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大同市副主委,大同市政协委员,也是省市两级人才库专家,大同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大同市卫生与健康协会理事,他还是大同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大同滋润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不管担任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他都会尽职尽责,用他的话说就是不白吃干粮。
作为市政协委员,他每年都认认真真走访调查,认认真真写好提案,去年大同两会上,他的提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充分发挥应急联动机制》受到广泛好评。针对中小学校医疗设施陈旧、技术老化、投入不足,尤其是校医短缺的现状,今年两会上他将提交《加强中小学校医疗队伍建设》的提案。
农工党大同市委每年都要组织委员送医送药、扶贫义诊,王自润总是积极响应。四年来参加下乡义诊20余次,医院及他本人捐送药品及其他钱物共计四万余元。
2005年全国卫生体制改革刚开始,王自润便撰写了《公立医院改革刍议》,并参加了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讨会,他的论文还被卫生部评为优秀论文。
他曾多次在大同广播电视台及平城讲坛举办免费讲座,他创立的子午养生法10年间已使上万例虚寒病患者解除了痛苦。他讲的子午养生功上了优酷视频,传播更广,受益者更多;他研制的子午养生茶依据五行原理,分保肝茶、养心茶、润肺茶、补肾茶、健脾茶,以茶为底料加药食两用的中草药研制而成,颇受称道。
有梦的人不会落寞孤寂,有梦的人就有激情和动力。王自润就这样不断跋涉着,追逐他的大医梦
上一篇:大同大学红十字会特殊学校献爱心